苏辉:履职尽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祖国统一进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苏辉:履职尽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祖国统一进程
连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高度关注、持续热议中共二十大,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紧紧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主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即日起,“统战新语”陆续刊发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学习心声。
中共二十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奋斗的指南针、深化伟大自我革命新赶考的宣言书、加强大团结大联合新局面的动员令。
让我们感到最振奋的是,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航民族复兴伟业,谱写团结奋斗新篇,充分彰显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最深刻的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过去五年成就、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自信的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必将引领全国人民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台盟完全拥护中共二十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
特别是中共二十大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视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明确坚定反“独”促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重大方针政策。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参政党,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召开中共二十大决议后,台盟就谋划推进迎接中共二十大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教育引领全体盟员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一是紧扣迎接盛会召开,营造热烈浓厚氛围。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为引领,以建设台盟历史陈列馆为重点,献礼中共二十大。在中共二十大开幕日下午,台盟历史陈列馆开馆,表达台盟全体盟员坚定跟中国共产党同心奋进的牢固信念。我们将以盟史馆为载体,讲好台盟履职故事、两岸家国故事,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二是紧扣学习领会精神,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台盟围绕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三学”机制。通过组织全盟收看收听大会直播“同步学”,开展领导班子研讨和全盟座谈交流“跟进学”,撰写发表署名文章、开展“阅·思源”读书、举办讲座培训等“持续学”,学深悟透中共二十大精神。
三是紧扣贯彻促进履职,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台盟对标对表中共二十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师,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祖国统一进程为题,深化政治交接,谋划履职尽责。特别是围绕台盟中央换届等重要工作,切实把中共二十大精神贯穿台盟工作始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苏辉(作者系台盟中央主席)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科学家成功合成铹的第14个同位素******
超镄新核素铹-251不仅是近20年来科研人员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迄今为止合成的中子数N为148的最重同中子异位素。铹-251具有α衰变性,可以发射出两个不同能量的α粒子。
超重元素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铹是可供合成并进行研究的一种超镄元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近日,科研人员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充气谱仪(AGFA)成功合成了超镄新核素铹-251。相关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学领域期刊《物理评论C》。
此次合成铹的新同位素,运用了什么技术方法?合成得到的铹-251,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合成的铹-251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来说具有什么意义?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这一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天衡。
不断进行探索,再次合成铹同位素
铹的化学符号为Lr,原子序数为103,是第11个超铀元素,也是最后一个锕系元素。“一般来说,原子序数大于铹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黄天衡介绍。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个位置,同位素这个名词也因此而得名。
103号元素由阿伯特·吉奥索等科研人员于1961年首次合成。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103号元素被命名为铹。锕系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原子序数为89—103的15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铹元素在锕系元素中排名最后。
截至目前,科研人员们共合成了铹的14个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251—262、264、266。目前合成的铹的14个同位素中,铹-251至铹-262是在实验中通过熔合反应直接合成的,铹-264和铹-266则是将原子序数更高的核素通过衰变生成的。
目前,铹的化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同位素是铹-256和铹-260。科研人员通过化学实验证实铹为镥的较重同系物,具有+3氧化态,可以被归类为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中的首个过渡金属元素。由于铹的电子组态与镥并不相同,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比预期的更具有波动性。在核结构研究方面,受限于合成截面等原因,目前的研究仅集中在铹-255上。然而即使是铹-255,其结构能级的指认目前也还存有争议。
通过熔合反应,形成新的原子核
铹和其他原子序数大于100的超镄元素一样,无法通过中子捕获生成。目前铹只能在重离子加速器中通过熔合反应合成。由于原子核都具有正电荷而会相互排斥,因此,只有当两个原子核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强核力才能克服上述排斥并发生熔合。粒子束需要通过重离子加速器进行加速。在轰击作为靶的原子核时,粒子束的速度必须足够大,以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
“仅仅靠得足够近,还不足以使两个原子核发生熔合。两个原子核更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裂变,而非形成单独的原子核。”黄天衡介绍,如果这两个原子核在相互靠近的时候没有发生裂变,而是熔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此时新产生的原子核就会处于非常不稳定的激发态。为了达到更稳定的状态,新产生的原子核可能会直接裂变,或放出一些带有激发能量的粒子,从而产生稳定的原子核。
在此次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TLAS直线加速器提供的钛-50束流轰击铊-203靶,通过熔合反应合成了目标核铹-251。这个新的原子核产生后,会和其他反应产物一起被传输到充气谱仪(AGFA)中。在充气谱仪(AGFA)中,铹-251会被电磁分离出来,并注入到半导体探测器中。探测器会对这个新原子核注入的位置、能量和时间进行标记。
“如果这个原子核接下来又发生了一系列衰变,这些衰变的位置、能量和时间将再次被记录下来,直至产生了一个已知的原子核。该原子核可以由其所发生的衰变的特定特征来识别。”黄天衡说。根据这个已知的原子核以及之前所经历的系列连续衰变的过程,科研人员可以鉴别注入探测器的原始产物是什么。
超镄新核素铹-251不仅是近20年来科研人员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迄今为止合成的中子数N为148的最重同中子异位素(具有相同中子数的核素),还是利用充气谱仪(AGFA)合成的首个新核素。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铹-251具有α衰变性,可以发射出两个不同能量的α粒子。
拓展新的领域,推动超重核理论研究
由于形变,若干决定超重核稳定岛位置的关键轨道能级会降低到质子数Z约等于100、中子数N约等于152核区的费米面附近。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可以对现有描述稳定岛的各个理论模型进行严格检验,从而进一步了解超重核稳定岛的相关性质。由于上述原因,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是当下探索超重核结构性质的热点课题。
此前的理论模型均无法准确地描述这一核区铹的质子能级演化,相关的实验数据十分有限。“本次实验的初衷为把铹的结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丰质子区,尝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黄天衡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超重核稳定岛的关键质子能级在铹的丰质子同位素中存在能级反转现象。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推转壳模型下粒子数守恒方法(PNC-CSM)较好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并指出了ε_6形变在这一核区的质子能级演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指出了ε_6形变在铹的丰质子核区的质子能级演化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对现有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将推动超重核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黄天衡说。(记者颉满斌)